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页(第1页)

  罪过。因此,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是帝国规范所不允许和为人所不齿的。这是我国历史上,

  那些与宦官合作的大臣们,通常很难留下良好名声的重要原因。然而,另一方面,在如此

  僵硬的体制之下,不这样做,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什么都不要做。揆诸历史,这可能是

  太多的人们,不顾后果地如此行事的重要原因。

  问题是,以张居正的性情而论,人们肯定会认为,至少他不应该做这种事儿。然而事

  实上,他不但在做,而且做得相当周到严密。这种周到严密,肯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

  种深思熟虑,应该是出于格外强烈的政治抱负,也必定是建立在对帝国政治运作周密观察

  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他与皇帝身边的宦官相谋请回高拱,只是牛刀小试。当他与政治能量大得多的

  大太监冯保相结交时,便注定了他与高拱之间的决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在这个问题上,

  张居正对帝国政治机制的认识、深谋远虑的布置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决心,都是高拱所

  远远不及的。

  应该说,张居正抓住了大明帝国政治体制中最关键也是最脆弱的那个环节。

  追根溯源,这个环节还是由朱元璋所铸造的。

  大明帝国创立以前,我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曾经生过宦官为祸的情形,严重时,

  甚至可以杀死或者更换皇帝。因此,朱元璋对此有着高度警惕和戒备。他曾经多次表达过

  对宦官的轻蔑,认为这帮家伙很多都是坏蛋,难得挑出几个良善之辈。用来做耳目,则耳

  聋目瞎;用以为心腹,则为心腹之患。是故,他们只能从事挑水、扫地、奔走、传达之类

  的工作。据说,在朱元璋制定的制度中,有一条针对宦官的规定,即禁止宦官读书。掌管

  图书典籍的宦官,只许具有识字而已的初级水平;具有一定文字能力的,只限于那些需要

  记录皇帝诏令的宦官。并且,据说他还在皇宫中竖立过一块铁牌,上面书写道:严禁宦官

  干预政事,预者斩。

  如此防范,不可谓不严密了。

  然而,当朱元璋制定出力图将大权独揽到皇家,从而确保朱家天下万世一统的政治制

  度时,其交互作用的结果,却使大明帝国变成我国历史上宦官为害国家最为惨烈、最为深

  重的一个时代。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来自宰相制度的废除。

  朱元璋大约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旨在加强皇家权威的举措,竟会演变成彻头彻

www.ccbook.net 长春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