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 武装工作队一(第1页)

“我看可以!”唐聚五率先表态:“第一、第二、第三纵队现在的展方向都在东北,的确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纵队向半岛展。现在的三个纵队每支部队都有七千多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原东北军和义勇军的老兵,抽出来十分之一并不影响战斗力。”

张秉林和赵侗也没有什么意见,其他几个纵队司令尽管有些舍不得,但是也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要知道姚立功和唐聚五曾经多次说过这支部队是国家的军队,部队里不准拉山头、搞派系,一切行动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再说了,这支部队全靠姚立功的支持才能生存,真要论起来的话这支部队其实就是他的“个人财产”,他的话就是圣旨,谁反对也没用不是?!

说实话,唐聚五突然改变态度,一心一意要加入姚立功的这个“小团体”还真的出乎姚立功的预料,同时也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一向杀伐果断的他还真有些左右为难。姚立功一直以来都只是把唐聚五当做自己的扶持对象和合作伙伴来看待,并没有想要把“东北抗倭游击军”变成自己的“私军”的意思,因为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军火贩子”,根本就没有打算当一个“军阀”。不说他始终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回到自己的那个时代,就算是系统没有能力让他返回地球,他也没打算利用自己的外挂展自己的势力,毕竟他只是一个外星来的小老百姓,自知之明还是有的,野心这个东西确实有但实在不多。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从他离开东北之后,“东北抗倭游击军”上上下下就如同“丢了魂儿”一样,无论是将领还是战士都天天期盼着他们的“老板”能够回到东北。而且高级将领当中,张秉林和赵侗已经算是姚立功的人了,副总参谋长何景坤虽然没有明确加入姚立功的团队,但是他的命还是姚立功救回来的,何况他的大哥李翠山已经加入“抗倭军民联络处”,还成了“特战队”队长,说他不是姚立功的人谁会相信?

特别是这次姚立功利用“东北抗倭游击军”拿下“南芬露天矿”以及收复凤城、安东港的时机,竟然能够说服蒋委员长给了一个“东北战区”的编制,自己也成了二级上将、战区司令,这让唐聚五再次震惊于姚立功巨大的能量。

其实唐聚五本身就不是一个富有野心的人,为了“东北战区”以及“东北抗倭游击军”今后能够更好的展,为了解救东北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唐聚五认为只有紧紧抱住姚立功的大腿,实现自己的这些“理想”才有希望。毕竟“九一八”之后自己领导的‘民众自卫军’失败的教训太深刻啦,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东北抗倭游击军”想要在强敌环视的东北生存只能是天方夜谭。在所有他可以想到的势力当中,国民政府和****鞭长莫及,张小六子更是“澡堂里的鞋——提不起来”,姚立功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但是这中间却出现了状况,姚立功不想变成东北战区的太上皇,只想自由自在地当他的军火贩子;而东北战区的所有指战员却一心想要真正变成他的那个小团体的一员,结果就是双方全都变得过分的“客气”,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春夏之交的“关山湖”早已经没有了天寒地冻的感觉,清澈的湖水和周边一望无际的原始深林中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让人们止不住陶醉其中,感叹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刘凤吾穿着“东北抗倭游击军”军官的“作训服”,腰带上挂着一把“勃朗宁1935大威力手枪”,肩膀上还挎着一把“索米冲锋枪”,举着望远镜站在“关山湖”西岸一个山包上观察着前方一处被高大茂密的杉树林包围着的一个“集团部落”。

现在的“青纱帐”已经初具规模,横亘在丛林和小山包之间,成了接近“集团部落”的最佳掩护。在他的身后,一支人数大约五百多人、装备十分精良、可以称得上是“武装到牙齿”的东北抗倭游击军小分队静静地隐藏在茂盛的林木之中,等待着他的命令。

刘凤吾是赵侗东北大学的同学,也是一个热情而又谨慎的热血青年。在东北抗倭游击军成立之后,他被任命为“东北抗倭游击军”第二纵队的“军法官”。但是一直都想带兵打仗的他听说“东北战区”司令部要组建“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拓展游击区、宣传动群众参加抗战,就主动要求参与这项工作。

“武装工作队”完全是姚立功“拿来主义”的产物,在这个时空之中也算是他的“独创”,但实际上他是剽窃了原时空之中革命前辈的成果,因为他是从《敌后武工队》那部电影之中照搬过来的。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任何贡献,最起码他绞尽脑汁将回忆起来的《**五卷》之中的群众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全都一股脑儿地贡献了出来,为此还让唐聚五、赵侗、白君实等将领对他的“非凡才华”再次惊艳了一回。

“武装工作队”本身就是以宣传“东北抗倭游击军”、动群众参加抗战为主要目的才组建的队伍,领导者自然要有知识有文化懂宣传,所以刘凤吾到武装工作队工作的请求马上得到了“东北战区”司令部的批准,并且因为他拥有高学历和曾经在岫岩满族聚集地区打游击的战斗经验被任命为“南满武装工作队副总队长”,总队长是抗倭游击军宣传处处长吴新民,武工队归属宣传处领导。

这次带队来到“关山湖”地区,是他们这支南满武装工作队的一次重要行动。根据“抗倭军民联络处”提供的情报,“关山湖”地区是关东军围困“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部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凤城联系本溪所辖的一个满族聚集区的主要通道。所以刘凤吾决定先打开这个“大门”,然后再分兵经略周围各个民众聚集点,扩大“东北抗倭游击军”的影响力。

“集团部落”的设立要追溯到倭国全面占领东北之时,它的起者正是现在刚刚调任“察哈尔派遣军团”司令官的岗村宁次。原时空中岗村宁次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为了对付华北的八路军游击队,也曾在华北地区实行过这种“三光政策”。

每个地区的“集团部落”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基本上都是三个“集团部落”呈“品”字形分布,可以互为“犄角”。“集团部落”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一般都在两三公里左右,而且周围的耕地最远边界不得过两公里。这种极其严密的控制虽然可以有效地割裂“抗联”和民众的联系,却也造成大量耕地荒芜,使得老百姓生活压力更加繁重,经常出现饥荒甚至饿殍满地的惨状。

“集团部落”就如同一个个微缩版的“城市”一样,都有围墙和壕沟。围墙呈方形,边长一般为二三百米,围墙厚度一般在两三米左右,以夯土为主,部分为土石混合建筑。每个墙角均设有一座炮楼,这种炮楼当然不能和鬼子在华北平原上为了控制交通线所建的那种混凝土的炮楼相提并论,只是由土坯和原木搭建而成的岗楼而已。

“集团部落”里鬼子驻军倒是很少,一般也就一个步兵班十几个人。他们为了增强防御力,也给“集团部落”里那些“表现良好”的老百姓放枪支,不过大多都是已经被淘汰的“三零步枪”(就是“三八大盖式”的前身,没有“防尘盖”),而且数量还要严格控制,以防止他们“反叛”。

刘凤吾的望远镜里忽然出现了几个黑影,这些人快而又隐蔽的接近他和“武装工作队”所在的小山包,刘凤吾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是他派出去的侦查兵回来啦。果然,这个侦察小组很快就来到山包上,侦查组长跑到刘凤吾面前敬了个军礼,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报告敌情:“报告副总队长,我们侦查到的情况和‘联络处’提供的情报差不多,这三个‘集团部落’里各有一个鬼子步兵班,总共五十一人,由一个少尉小队长统一指挥;每个‘集团部落’装备两挺‘歪把子轻机枪’,分别设在对角两个跑楼上;没有现重火力,只有一具掷弹筒。”

刘凤吾点点头,心中盘算了一下,现在正是午饭时间,鬼子兵们应该在炮楼里吃饭,正是进攻的绝佳时机。刘凤吾计议已定,果断地下达命令:“一中队长!”

一个身材魁梧、如同“李逵”再世的大汉高喊一声“到”,跑步来到刘凤吾面前。

“你们一中队负责进攻三个‘集团部落’,一定要打的快、打得猛,要在最短时间内占领‘集团部落’全歼鬼子!”

“是!保证完成任务!”一中队长大吼一声,回头冲自己的队员一摆手,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整齐地排成三路纵队。一中队长看了一眼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队员,下达作战命令:“一小队、二小队、三小队分别进攻东、西、北三座‘集团部落’,战斗顺序是先用‘火箭筒’打掉鬼子炮楼,然后再用‘火箭筒’轰开大门;‘火力组’负责压制墙头鬼子,‘突击组’跟着炮弹弹着点前进,第一时间抢占城门,其他战斗小组随后跟进,消灭鬼子残兵。都听明白啦?”

“明白!”

“开始行动!”

www.ccbook.net 长春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